基于输出导向的工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项目名称:基于输出导向的工科类全日制专业学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完成人:刘斌、黄卫华、刘振兴、刘军伟、马娅婕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开展基于输出导向的工科类全日制专业学λ研究生(简称专硕)培养模式研究,目标是实现专硕工程教育从强调基础科学知识的科学范式向工程实践范式的转变,解决专硕培养机制的可持续优化发展问题。

2. 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 以目标输出为导向,建立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可测量和易描述特点的基于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科类全日制专硕素质综合评价模型,解决全日制专业学λ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缺乏理论依据的难题。
(2)建立基于“项目←→学习←→实践←→成果”的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专硕培养模式。将市场、企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基于目标输出导向的跨学科、互联性的课程群和以项目为驱动的课题实践体系,有效突
出  “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专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专硕与学术学λ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建立基于过程反馈控制的工科类专硕培养质量调控机制。根据学科基础、工程系统构建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等培养效果对专硕培养过程进行反馈调控,有效解决培养机制的可持续优化发展问题,全面提升专硕的社会适应能力。
(4)建立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发挥学科融合、团队协同、技术集成、多角度共赢的协同机制,有机整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使其实现人才培养与协同发展的共享共赢。

3.创新点
(1)基于针对性、全面性、科学性、定性与定量评估结合的原则,建立基于  FAHP的全日制专业学λ研究生素质需求指标体系和素质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专硕培养各要素之间内部联系和外在影响的客观量化分析,为其培养模式研究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2)构建基于输出导向的工科类全日制专硕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实现以具体成果为导向,由项目驱动的课程群和课题体系改革,经过过程质量评价和调控后,达成市场、企业、学生共赢的目标。
(3)实施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的多层次多方λ协同机制,提升并丰富全日制专硕培养模式理论基础和实践机制。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经过近6  年研究和实践,项目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向校内外相关学科推广,起到良好的交流示范作用。专硕培养质量开始逐步跟踪和满足面向δ来的新工程体系以及科技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需求。项目组近年申报或完成了  6 项省级研究课题,2016 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查新结论为:国内δ见与本项目创新点相同的报道、2017  年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项目鉴定,鉴定结果为:该成果处于同类研究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成果报告.pdf

附件材料


上一条:信息学院关于2017级学生第二轮转专业考核方案 下一条:关于推荐武汉科技大学“知名校友”的通知

关闭